案例
学校快放假了,正在上高一的晶晶回家告诉爸爸,学校要求每个同学在假期期间完成至少10学时的志愿服务学校也会帮忙联络和提供岗位。
晶晶有些激动地说:“这一次有去动物园当解说员的机会,我特别想试一试。”可是爸爸却认为假期时间宝贵,应用于学习,志愿服务以后再做也来得及。
晶晶一再向爸爸强调,这是学校要求的要计算学时的,达到学时才能毕业。“好了,我知道了学校的活动就不参加了,我来给你联系志愿服务的地方。”尽管晶晶努力争取,但爸爸态度坚决。
到了假期,爸爸帮晶晶制订了一份详细的暑假计划,几乎都是各学科的补习安排,没有留出志愿服务的时间,爸爸对晶晶说:“那个学分你放心,我肯定给你开到证明,你就好好学习,等你考上好大学,爸爸一定支持你去做志愿服务。”
解析
对一些家长来说,孩子一进入高中,就开始了高考倒计时,高中生活的所有内容都将围绕着高考这个目标展开。
案例中的晶晶爸爸也是如此:尽管学校提出了明确要求,也提供了一些机会,尽管孩子具有强烈的主观意愿但高考不考“志愿服务”,现在做这件事就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这是一位很强势的爸爸,他习惯用自己认为对的方式安排并说服女儿如何学习生活。
同时,案例中的晶晶爸爸持有这样一种观念:做志愿服务并不是不好,但现在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不是做志愿服务;换言之,做志愿服务,什么时候都可以做不必急于现在做。
这位爸爸可能还不太了解志愿服务对于高中生成长的意义。高考固然重要,但孩子高中的学习生活不只是为读大学做准备,更是为进人成人世界,适应和融入社会生活做准备;同时,如果两耳不闻窗外事,门心思究书本,孩子也会眼界狭窄、思想单纯,不可能真正应对高中学业的要求与挑战。
对于高中生而言,参与志愿服务不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而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对孩子而言,志愿服务是一项有组织、有目标追求、需要挑战自我、担负责任的活动,同时,它为孩子提供丰富多样的探索机会,帮助孩子接触、了解社会生活,这些活动经历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向成人社会过渡。
参与志愿服务,既是高中生合乎身心发展规律的个需要,也是我国关注年轻一代健康发展的教育要求。
近来,多部门相继发布文件推动高中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多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定期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医院、福利院、社会救助机构等开展志愿服务”“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
家长应积极地扣握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对未来一代的新要求以及家庭教育新期待,与学校积极合作,鼓励并支持孩子参与社会志愿服务。
家庭指导
1.注重引导孩子关心社会活动
家长要注意避免孩子只知书本、不知生活,只知学校、不知社会,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关注社会动本以及国家发展的新情况、并在家里就这些话题进行讨论培养孩子关心社会的意识。
2.支持学教的相关活动,积极为孩子创造志愿服务的机会
对于高中孩子来说、可参与的志愿活动很多,此如辅导同伴,为年幼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帮助,清扫校园并进行垃圾分类,去养老院打扫卫生、护理陪伴老人,去医院、动物园、博物馆、剧院等做义工,在公园等公共场所展开环保、法治、安全等方面的宣传,等等。
一位学习成绩很一般的孩子,在参加了一次话剧院的志愿服务后,激动地与家长分享:“当我在规定的时间内搭好布景、搬运道具到位的时候,我感觉棒极了!一开始我很担心,因为留给我的时间实在太短,原来我能够把这些事做好。我对自己的信心增强了不少!”。
3.带领孩子组成“志愿家庭”,全家总动员,逐渐形成志愿服务的家庭风气
在全家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家长为孩子树立了榜样,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作为社会一员的强烈责任感,也让孩子感受家庭的社会贡献,增强对家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获得光荣感。
更为重要的是,志愿服务的良好家风-旦形成,会对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参与公共生活的意识与能力等产生积极的、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