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范和小豪都是小学四年级学生,目前他俩的爸妈都在为育儿过程中的奖惩问题而发愁。
小范进入小学后,认真完成作业之后就会获得不同形式的奖励,如零食或零花钱,爸妈希望通过这样的奖励让孩子保持学习的动力。近期爸妈觉得小范应该要懂得认真完成作业是自己的任务,于是就撤销了奖励,不料小范竟扬言不给钱就不写作业了。
而小豪家一直以来是用惩罚的方式对待孩子写作业的情况,小豪爸经常采取责骂、体罚等方式教育小豪。可随着小豪一天天长大,他的学习成绩排名却一直在中下游徘徊。
专家解析
所谓奖励,就是在孩子做出良好行为后给予其正面的反馈和奖励,主要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两种。前者满足孩子外在的物质需求,后者满足孩子内在的心理需求。所谓惩罚,就是孩子做出不良行为后对其进行批评或处罚。
惩罚的方式主要包括自然处罚法和行为处罚法。自然惩罚法是指当表现出不良行为或犯了错误时,让孩子自己承担他先前不良表现所造成的后果,通过这个过程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改正。行为处罚法也就是日常生活中家长们常用的惩罚方法,就是让孩子为自己的不良行为付出代价,接受惩罚。例如,可以惩罚孩子做他不喜欢的事情,也可以收回孩子喜爱的某些物件。
对于奖励,案例中小范的父母撤销了奖励,小范的学习动力也一同消失。那么,奖励到底该不该用呢?对于惩罚,家长也有很多顾虑,例如,有些家长担心惩罚会伤害孩子的身心健康,还会破坏亲子感情。那么,惩罚又可不可以用呢?其实,奖励和惩罚都可以使用,都有助于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改掉不良的行为习惯,只是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但是,像案例中小豪的爸爸那样经常打骂孩子是坚决不可取的。
家教指导
在使用奖励时,家长需注意以下两点。
1.根据孩子的兴趣和任务的难度,选择合适的奖励方式
家长要先评估孩子对任务的感兴趣程度以及任务本身的难度,再给予孩子相应的奖励。对于孩子没有兴趣的低难度任务,例如,整理房间、帮忙做家务、饭后漱口等,适当的物质奖励就可以让孩子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而对于本身难度就较大的任务,例如,准备数学竞赛、完成乐器演奏考级等活动,家长要先观察孩子对这些活动是否感兴趣,对于孩子不感兴趣、难度大的任务,家长可以给予更丰富的物质奖励,让孩子在外在奖励的激励中,逐步克服困难,达成目标。
2.表扬孩子时,多进行过程性的表扬
口头表扬是家长常用的一种奖励方式,但在进行表扬时要注意针对孩子的“努力”,而非“聪明”。家长要经常对孩子的努力过程进行表扬。例如可以说,“你在这个比赛过程中很努力了,我为你感到骄傲”,“这曲舞你练习之后,真的越跳越好了”。收获过程性表扬的孩子不仅会形成更积极的自我评价,也能更客观看待自己的成功或失败,今后也会更加关注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收获,而非只注重结果。
在惩罚孩子时,家长要遵守以下基本原则。
1.惩罚时不能带着情绪
家长在惩罚前自己要先冷静下来再去教育孩子,因为打骂、批评孩子很有可能只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家长在惩罚孩子前要先调整情绪,等平复了自己的情绪后,客观思考孩子犯错误的原因,再决定是否有必要进行惩罚,以及要选择哪种方式惩罚。
2.只惩罚孩子的不良行为,而不是否认孩子本身
在责罚时,要避免否认孩子本身,甚至用语言进行人身攻击,而是要告诉孩子惩罚他的具体原因。如果惩罚之后孩子的不良行为确实有了改变,并表现出好的行为时,那么就适当奖励,表扬他的改变,并鼓励他继续发扬良好行为。
3.惩罚态度要一致
家长对孩子的错误行为的态度要明确、保持一致性。尤其是父母双方的意见要统一,如果出现一方唱“红脸”、一方唱“白脸”的情况,孩子自然会偏向惩罚较轻甚至不需要惩罚的一方,就无法实现惩罚所带来的积极效果。
END
文章来源 | 人民教育出版社 家庭教育指导手册
图片来源 | 网络
文章排版 | 徐远红
文章审核 | 侯丽萍、 刘广球
广州市家庭教育促进会是由广州市妇女联合会主管,在广州市民政局登记注册,由热心家庭教育的专家、学者和媒体公益人士发起成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受全社会监管的社会组织。本会注册资金3 0 万元,由广州高新教育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无偿捐赠,专注于推进广州市家庭教育工作。
♥愿景: 致力于家庭和顺、学校和美、社区和谐。
♥使命: 通过搭建家庭、学校、社区多方沟通的平台,普及科学家庭教育方法,打造和谐亲子关系,促进青少年儿童的健康发展。
♥工作原则: 实事求是、创新、可复制、宜推广、参与式(1 5 字方针)。
广州市家庭教育促进会
识别二维码,即可关注
公众号 入会申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