婷婷是一名小学五年级学生。有一天,妈妈买了一盒荔枝,婷婷吃了几颗觉得不甜,便想把一整盒荔枝都扔掉,爸爸并没有直接阻止,而是问女儿:“想不想知道这些荔枝是从哪儿来的?怎么来的?”
婷婷一个劲儿地点头,爸爸笑着说:“其实我也不知道,不过我们可以一起来调查一下。”
爸爸、妈妈和婷婷搜集并了解所买荔枝的品种、产地、货运信息,一起制作了一幅荔枝“漂游”图,女儿不禁感叹道:“这荔枝可真不容易!”爸爸见女儿有所感,便说道:“是啊,从果农、包装工人、物流师傅、下货工人、超市分拣员到你妈妈买了拎回家,你想一想要吃到一颗荔枝,需要多少人的辛苦和帮助?”
爸爸的话引起了婷婷的思考,婷婷主动把没有吃完的荔枝收捡到冰箱里,她对爸爸妈妈说:“看到这些荔枝,心里就很感动,我们明天还可以吃。”
感恩教育在当前非常急迫,但一味说理的做法也值得商榷。就这个案例而言,婷婷的爸爸对孩子的表现很敏感,但他没有直接批评婷婷,而是帮助孩子认识荔枝的来源,希望女儿意识到能吃到一颗荔枝并不那么容易,有很多人为此付出了辛劳。
如果爸爸直接批评婷婷,可能会引起孩子的对抗,因为孩子说的“不甜”“不好吃”是她自己认定的事实,强迫孩子去珍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事物,是简单粗暴而且收效甚微的。
这位爸爸的做法,是吸引孩子自己去探索,并让孩子在探索中修正和扩展自己的认识。带着孩子一起探究,既收获了家庭的温情,又引导了孩子的观念,不得不说,这真是一位温暖而智慧的爸爸。
研究发现,感恩的人有更多的积极情绪,有更多的满足、幸福、希望,更少的妒忌、抑郁等消极情绪,而且身体不适症状更少;在与他人合作中,懂得感恩的人会感觉到更少的冲突,与人相处更和谐。
由于一直被家人照顾,有的孩子可能认为,自己生活中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家长要适时澄清、纠正这种观点,让孩子知道,幸福生活的背后有很多人在付出,要对别人的付出心怀感激。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回想自己得到过的帮助,比如,父母的照顾、老师的指导、社会上工作人员的服务等,让孩子知道,在家中,要知道父母的不易;在学校,要懂得老师的辛苦;在社会上,要感谢陌生人对自己的帮助。
孩子慢慢就会知道,父母和别人对自己的付出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从而形成了感恩意识。另外,家长还可以陪孩子一起看影视作品、新闻、故事等,通过具体情境触发他们感恩的情感。
模仿和强化是孩子品德养成的重要途径,因此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尤为重要。家长可以经常在孩子面前表达自己对他人的感恩之情。比如,在家里感谢配偶;在社区,对保安、保洁人员表示尊重和感谢等。
同时,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用行动向他人表示感恩。比如,亲手为老师制作教师节祝福卡,表达对老师的感谢之情等。
文章来源 | 人民教育出版社 家庭教育指导手册
图片来源 | 网络
文章排版 | 徐远红
文章审核 | 侯丽萍、 刘广球
广州市家庭教育促进会是由广州市妇女联合会主管,在广州市民政局登记注册,由热心家庭教育的专家、学者和媒体公益人士发起成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受全社会监管的社会组织。本会注册资金3 0 万元,由广州高新教育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无偿捐赠,专注于推进广州市家庭教育工作。
♥愿景: 致力于家庭和顺、学校和美、社区和谐。
♥使命: 通过搭建家庭、学校、社区多方沟通的平台,普及科学家庭教育方法,打造和谐亲子关系,促进青少年儿童的健康发展。
♥工作原则: 实事求是、创新、可复制、宜推广、参与式(1 5 字方针)。
广州市家庭教育促进会
识别二维码,即可关注
公众号 入会申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