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老师,同样的学习方式,为什么有些孩子是第一名,有些孩子的成绩却让人挠心挠肺,一起来看看原因吧!
自从他上学之后,我就开始盼望着学校能把我没有做到的一切事情都做到,改掉他的坏习惯、学习新知识、结识新朋友、等等等。
我也似乎进入了一种普通妈妈对孩子教育问题的焦虑状态。
特别是看到幼儿园、小学层出不穷的负面新闻时,心跳加速到不行。
直到那天和一个教师朋友聊天,我才发现,原来是我们家长把学校的职能放大了。
家长长期把教育孩子的责任交给老师,希望老师面面俱到地教育自己的孩子。
殊不知,家长的教育理念和家庭的氛围才是决定孩子学习的根本。
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
同一个班级,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
当人们说这个孩子和那个孩子的不同的时候,其实主要是指这个家长和那个家长的不同。
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在学校就可能会过的比较辛苦,孩子很可能会成为学校的“问题儿童”。
同在一个班级,教是一样的教。
如果你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没有尽到做家长的责任,不要向孩子提学习要求,更没有资格责备他们。
当你觉得付出没有得到充分回报的时候,要这样想:
如果我不做,孩子的潜能将更不能发掘。然后心平气和做该做的事。
作为教育者,要想让孩子爱学习,必须自己先读书做人。
如果希望孩子好,那就先成为读书型的父母,那就从今晚做起——和孩子一道,安静地看书。
如果你不能在书桌前坐半个钟头,又如何要求孩子每天从早到晚坚持五六个小时的艰苦学习呢?
其实,无论是基础知识、阅读还是写作,提高能力的根本途径都是课外阅读。
心底秘密是人成长、成熟的标志。
如果孩子有心事,他不想告诉你,那么,不要逼迫孩子把他的秘密说出来。
做父母的,需要为孩子提供基本的文化资料,不让孩子陷入人穷志短的自卑深渊。
对于教育责任感特别强、能与教师紧密配合的家长,教师对他的孩子自然要特别关注一些——这是很公平的。
学生取得优秀成绩所依赖的,除了天分,更多的是自控力、专注性和求知欲,这些素质对于孩子的成长太重要。
我们比谁都知道分数的重要。可是,那比分数更重要的,我们时刻不敢忘记。
第一,身心健康;第二,正直勤勉;第三,面对困难,具有独立战胜的勇气和能力;第四,才是成绩优秀。
孩子在家很任性,这实在是家长自己应当深刻检讨的事情。
现在的孩子,性格成型早。
希望父母高度重视,及时扭转。否则,学校教育的效果只能被抵消。
对于教师而言,真正的志同道合者,存在于家长中。
当大家都动起来,群策群力了,这个集体才叫厉害。
有人说老师带的不是一个班,而是两个,一个是学生班,一个是家长班。
三分之一的家长积极行动,步步紧跟;三分之一的家长虎头蛇尾,勉强应付;三分之一家长基本没有能力跟得上。
孩子学习是艰辛的,这是一个爬坡过程,一旦上了路,对于您的家庭、对于教师,都是一件幸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自然要竭尽全力引导、帮助他们,如果再能得到家长的帮助,那孩子将多么幸福。
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看起来没有差别——六年之后,他们将有多么不同。
不要着急,不要攀比,不要企望一口吃胖,不要提出超越孩子接受能力的要求。
只要他在读,只要他这周比上周进步就值得高兴,就应当鼓励。
一天一小步,一周一大步,一月长一截——
一学期就在全然不同的两个档次了。
资质相同的孩子,摊上不同的父母,其发展也就不一样。
家长都希望教师多提问自己的孩子,惟恐孩子发言表现的机会比别人少。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首先需要学会的是倾听——这才是学会学习的关键。
没有了静听和沉思为前提,所谓“积极发言”,只是为表现而表现的低效闹腾而已。
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