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新闻动态
健康科普 | 关于多动症,你需要了解这些......
发布时间:2024-08-02 15:47





案例



▲ 了解多动症 ▲
 
凡凡今年6岁,已经上幼儿园大班了。老师发现凡凡做事总是没有耐心,虎头蛇尾,比较冲动。幼儿园有很多玩具,每种玩具凡凡总是没玩几分钟就将其丢到一边,转而寻找新的玩具,而新的玩具最终也逃不掉须臾被丢弃的命运。
 
上课的时候,凡凡就更坐不住了,从来都不注意听老师讲故事,不是东张西望,就是找旁边的小朋友说话有的时候甚至站起来在屋里走来走去。老师把他“拎”座位之后,他也不老实,总是想发出点儿什么声音。
 
在家的时候,凡凡也没有什么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即使是在看动画片或者打游戏的时候,只要爸爸妈妈一发声音,凡凡就会抬头张望,几乎没什么事情可以有始有终地做完。





解析



▲ 了解多动症 ▲
 
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俗称,是指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的儿童表现出分心、好动、活动过度和行为冲动。多动症会影响儿童未来各方面的成长发展,如影响儿童正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但经过及时、科学的干预,儿童的多动症可以有所改善。
 
需要注意的是,有部分过于活跃的儿童可能是多动症,但并非所有活跃好动的儿童都患有多动症。多动症的诊断需要到专业机构进行。
 
多动症的主要表现就是活动过度,区别于普通的活泼,这种活动过度是不分场合的。如果正常的孩子不遵守课堂纪律,被老师制止后就会安静下来,而案例中的凡凡,即使被老师制止,还是坐不住,这就可能是多动症的表现。此外,注意不集中也是多动症的重要特点。
 
和正常儿童相比,患多动症的儿童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而无法集中注意,即使当时他正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像凡凡一样,即使他在玩游戏,也会因为周围的声音而马上转移注意。





家庭指导



▲ 了解多动症 ▲
 
多动症是一种疾病,对孩子的影响是负面且深远的大多数患多动症的儿童都有学习困难,而且难以与同学正常交往。如果孩子真的患有临床意义上的多动症,那么仅靠家长的管教是不够的,还需要去专业机构就医。
 
可能有些家长朋友会担心,自己家的孩子比较淘气好动,是不是就患了多动症呢?如何避免孩子患上多动症?万一孩子真的患上多动症,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1.创造适宜的环境氛围
在孩子需要集中注意做事情时,家长需要为孩子提供安静且免打扰的环境氛围。家长在向孩子提出要求时,尽可能使用简洁且具体的言语,且每次只要求做一件事,避免孩子分心。
 
另外,一些儿童有多动的表现是因为家长对他们的忽视,他们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因此,家长在家中要努力创建一个温馨的氛围,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被爱的、安全的,能够放心地做自己的事情。
 
2.多让孩子参加户外活动
孩子活泼好动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自家孩子精力太旺盛,家长可以让他们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比如爬山骑车、踢球等运动,这样既可以消耗孩子的精力,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帮助孩子维持注意。
 
3.运用游戏增强孩子的注意力
家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可以与孩子共同选择需要集中注意才能够进行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家长可以进行适当的鼓励和引导,帮助孩子增强注意的集中程度和稳定程度。
 
家长也可以在此过程中观察孩子的兴趣所在,从兴趣出发,增强孩子的注意力。
 
4.谨慎判断和寻求帮助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类似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表现,需要带孩子去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专业诊断和寻求专业帮助。
 
家长要在医生和专业人士的指导下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环境,学会和孩子共同制定奖惩规则,使用正确的强化方式来鼓励孩子的良好行为,消除孩子的不良行为。
 



- END -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家庭教育指导手册
图片来源|网络
文章排版|利诗妍
文章审核|侯丽萍
 
广州市家庭教育促进会是由广州市妇女联合会主管,在广州市民政局登记注册,由热心家庭教育的专家、学者和媒体公益人士发起成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受全社会监管的社会组织。本会注册资金30 万元,由广州高新教育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无偿捐赠,专注于推进广州市家庭教育工作。
愿景: 致力于家庭和顺、学校和美、社区和谐。
使命:通过搭建家庭、学校、社区多方沟通的平台,普及科学家庭教育方法,打造和谐亲子关系,促进青少年儿童的健康发展。
工作原则: 实事求是、创新、可复制、宜推广、参与式(15字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