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贝和姥姥、姥爷、爸爸、妈妈一起生活。姥姥姥爷都知书达理,爸爸妈妈也很孝顺,三代人生活在一起,其乐融融。
可从贝贝上幼儿园开始,幸福的味道渐渐地变了。姥姥听说孩子在幼儿园想吃肉总不够吃,就跟贝贝说:“咱回家多吃,姥姥给做。”
听见孩子早上去幼儿园哭得撕心裂肺,就找各种借口让贝贝在家休息。有一次,见贝在和邻居家小朋友玩时不小心被撞倒了,姥姥就说再也不和他们玩了。
爸爸妈妈觉得贝贝太娇气了,老人听了却斥责女儿女婿。上小学后,贝贝不爱和小朋友玩,任何人不能碰他的东西,否则贝贝就会出手打人。
现在,贝贝没有自己的朋友,不能很好地适应班级集体生活。这到底该怎么办呢?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适当地参与教育孩子的过程、辅助家庭教育是有益的,但如果承担主导责任往往会产生很多现实问题,例如,教育主责不清、理念不同及祖辈容易过度保护等。
案例中姥姥过度保护贝贝,生怕孩子受了半点委屈,反倒制约了贝贝的情感和社交能力发展。
同时,姥姥的这些行为也强化了贝贝的退缩行为,让贝贝对外面的世界产生恐惧,变得过度敏感,难以适应学校的生活。
其实生活中很多老人有着丰富的育儿经验,他们对孙辈们爱而不溺。他们温和的教养态度、包容的教养方式补位不占位的角色意识弥合了两代人教养方式的差异,为孩子的成才提供了温暖的环境。
同时,三代人的家庭,成员更多,生活更加复杂,家长正确引导的话,孩子对人的洞察力、人际关系的理解力会更高,也更擅长与人合作中国民间有句古话:“家有一老,是为至宝。”
有研究表明,以父母为主、祖辈适当参与的养育模式最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在忙碌的现代社会中和巨大的现实压力下,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能帮衬育儿对父母来说是件很幸福的事情。
作为父母该如何处理祖辈参与育儿中存在的问题,使其变成更好的助力而非阻力呢?
要统一思想,明确教育主体,协调教育立场
对于祖辈参与育儿的家庭,需要明确祖辈不是家庭教育的主体,只是参与家庭教育,主要的教育责任仍应由孩子的父母担当。
对于两代人之间存在的价值观、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差异,作为育儿第一责任人的父母要多与老人进行沟通,争取达成共识。
遇到问题与分歧时,避免正面冲突,尤其在孩子面前,不宜指责老人。
家庭成员之间要求同存异,相互补台,形成家庭教育合力。同时父母也要多与孩子相处,多付出,建立与孩子的深厚感情,主导孩子的教育。
不要过度保护,要相信孩子自有成长的潜能
我们在生活中,发现孩子会用不同的方式与父母、祖辈、亲戚、邻居、朋友、老师等建立各种关系,他们自有成长的智慧。
在自然的环境中,积极地引导孩子,会让他们的勇气、信心和智慧的潜能得到激发,而家长的过度保护,会让孩子过分看重自己而忽略他人,从而与别人的冲突频发。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会主动地去发展与他人相处的人际关系。
要让孩子勇敢地走出家门,积极地进行社会化成长,适应家庭之外的学校生活学会交朋友,学会接人待物,学会礼仪和服务他人。
要弥合教育方式的差异,减少家校“温差”,让孩子喜欢上学
家长对于在祖辈老人身边长大的孩子要给予更多的鼓励,创造机会多让孩子与同龄伙伴交往,家长也要多与教师沟通,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相对一致,减小家校“温差”,让孩子爱上学校的生活。
文章来源 | 人民教育出版社 家庭教育指导手册
图片来源 | 网络
文章排版 | 郑成君
文章审核 | 侯丽萍、 刘广球
广州市家庭教育促进会是由广州市妇女联合会主管,在广州市民政局登记注册,由热心家庭教育的专家、学者和媒体公益人士发起成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受全社会监管的社会组织。本会注册资金3 0 万元,由广州高新教育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无偿捐赠,专注于推进广州市家庭教育工作。
♥愿景: 致力于家庭和顺、学校和美、社区和谐。
♥使命: 通过搭建家庭、学校、社区多方沟通的平台,普及科学家庭教育方法,打造和谐亲子关系,促进青少年儿童的健康发展。
♥工作原则: 实事求是、创新、可复制、宜推广、参与式(1 5 字方针)。
广州市家庭教育促进会
识别二维码,即可关注
公众号 入会申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