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育儿焦虑让家长们从孩子一出生就如临大敌,相当多的家长带着孩子从小奋战,在一个没有硝烟的兴趣班战场上,妮妮妈妈就是其中一位。
她总说:“不上几个兴趣班,走在路上都不好意思跟同学家长打招呼。”妮妮也总觉着目己的课外时间“不是在兴趣班,就是在去兴趣班的路上”。
但是,妮妮上兴趣班总是坚持不下来,最多学几个月就不愿意去了,问她为什么,她总会拿“太难了”“太累了”“没兴趣”等理由搪塞妈妈。从幼儿园到上小学,妮妮已经换了四五个兴趣班了,尝试了一大圈,什么都不精,可愁坏了妮妮妈妈。
专 家 解 析
在故事中,妮妮的兴趣经常发生变化,虽然她报了很多的兴趣班,但坚持下来的却很少。这可能因为低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平有限,对于“感兴趣”的理解不够。
孩子说的“感兴趣”可能只是一时的喜欢在经讨直正的体验学习之后,他们却发现自己不是真正地感兴趣。并且,很多时候,孩子所谓的兴趣其实是从擅长的事物衍生出来的。
例如,当孩子擅长画画,画出来的画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认可时,孩子就会很有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促使孩子更喜欢画画。
也就是说,能够给孩子带来积极感受的兴趣才更容易坚持下来,若孩子处于“我喜欢,但我做不好”的状态,就无法感受到这一兴趣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那兴趣也就慢慢地减退了。
家 教 指 导
家长如何给孩子选择兴趣班呢?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给孩子选择1—2个适合的课外兴趣班。
1.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
兴趣班要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不要盲目地超前或拔高,否则当孩子的能力完成不了这一兴趣班的要求时,孩子的学习兴趣就会减弱。
例如,软笔书法讲究握笔、运笔等,孩子手部精细动作需要发展到一定水平才能够完成这些动作,一般来说最佳年龄是六七岁,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可以比较自如地掌控毛笔的书写用笔,所以软笔书法班就不太适合年龄太小、精细动作还未发展成熟的孩子。
素描班需要孩子有一定的立体感和空间想象力,而低年级孩子的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认识主要依赖于直观具体的形象,因此简笔画比素描更造合低年级的孩子。
同时,家长也要考虑自己孩子的独特性。例如,有的孩子肢体协调能力比同龄的孩子发育稍晚,可以晚点儿给孩子报类似跆拳道班、舞蹈班等对股体队调能力有较高要求的兴趣班。
2.兴趣班的选择要考虑孩子自身的兴趣
报兴趣班,一定要考虑孩子的兴趣。孩子可能说不清楚自己的兴趣,这时就需要家长帮助孩于去发现兴趣所在。
一方面,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给孩子一些尝试的机会,让孩子多参加不同的体验课,尝试一番再做取舍。
另一方面,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留意观察孩子的兴趣点。例如,孩子在做某件事情时,是开心愉悦的,拥有积极的情绪(如“一听到音乐就开心得手舞足蹈”);相比其他事情,孩子做这件事情时不容易分心、不会轻易被打断(如“看艺术图册很专注,妈妈叫他也听不到”)。
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孩子不觉得累,即使累了也不想休息或只作短暂休息就想继续(如“玩轮滑玩得满头大汗,还想接着玩”)。
在做某件事的过程中,即使遇到了困难或是失败了,孩子也会继续多次尝试,而不是马上放弃(如“练钢琴时,指法弹不熟就不断练习,一定要弹流畅”),等等。
除了观察孩子的兴趣所在,家长还可以分析一下孩子擅长的事物,去发掘孩子的兴趣。孩子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不仅可以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而且可以从中获得成就感,萌生兴趣。
3.尽量选择教学方式创新、评价方式多元的兴趣班
给孩子选择在哪里上兴趣班的时候,除考虑机构的设备和环境布置,以及口碑、老师的专业性和学习氛围外,还有两个因素是应当考虑的。
其一,兴趣班的教学方式应追求创造、开放,以调动孩子的兴趣为主,鼓励孩子尝试和探索。
例如,同样是美术班,有的美术班的老师较为刻板,让孩子们在下面仔细地对着老师画在黑板上的图画画,画得越像越好,而有的美术班的老师却会让孩子随意发挥,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后者就更有利于孩子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其二,尽量选择评价方式多元的兴趣班。这是因为兴趣班应以学会基本技能、培养兴趣为主,不是一定要让孩子取得什么成就,因此不建议只选取一个标尺来评价孩子。
例如,美术班的孩子画得“美不美”“像不像”等,最好可以通过孩子色彩的使用、图画背后故事的讲述等多种方式来评价孩子的表现,培养孩子对这一事物的喜爱。
4.培养孩子坚持的品质
一些家长看到孩子坚持不下来,为节省时间和精力,就马上给孩子换一个兴趣班或换一种兴趣来培养,其实这样做容易让孩子产生遇到困难就退缩的行为。
这种情况下,家长要引导孩子坚持下去,耐心陪伴孩子克服困难。告诉孩子困难并不可怕,只要努力一下就可以克服困难,而且克服困难后会令人更开心和更有成就感。
当然,家长也不能强求孩子盲目地坚持,如果孩子真不喜欢或不适合,家长也要尊重孩子的意愿。总之,在上兴趣班的过程中,让孩子既能体验克服困难的成就感,也有敢于放弃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的勇气。
END
来源丨人民教育出版社 家庭教育指导手册
图片来源丨网络
文章排版丨徐远红
文章审核丨侯丽萍、刘锦儿
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管理员QQ:371189395)
广州市家庭教育促进会是由广州市妇女联合会主管,在广州市民政局登记注册,由热心家庭教育的专家、学者和媒体公益人士发起成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受全社会监管的社会组织。本会注册资金3 0 万元,由广州高新教育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无偿捐赠,专注于推进广州市家庭教育工作。
♥愿景: 致力于家庭和顺、学校和美、社区和谐。
♥使命: 通过搭建家庭、学校、社区多方沟通的平台,普及科学家庭教育方法,打造和谐亲子关系,促进青少年儿童的健康发展。
♥工作原则: 实事求是、创新、可复制、宜推广、参与式(1 5 字方针)。
广州市家庭教育促进会
识别二维码,即可关注
公众号 入会申请二维码